技术中心 /Technology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广州市信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 020-82102062
传真: 020-87433384
邮箱: gz_xinnong@163.com
地址: 广州市黄埔区瑞和路39号纳金科技产业园H6座北塔8楼
技术讲堂/ Technical School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技术中心 > 技术讲堂
饲料中的微生物污染你了解吗
   养殖业的安全关系到食品安全从而影响到人类健康,饲料作为养殖业的基础刚需,其安全问题也应该得到重视。其中微生物污染是饲料安全最主要的问题。
 
       微生物污染主要是指霉菌、细菌以及其产生的毒素对饲料造成的污染。饲料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等营养物质,所以在运输、储存、加工过程中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常见的微生物污染有以下几种:
 
1.霉菌及霉菌毒素
        霉菌是真菌的一种,以寄生或者腐生的方式生存。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饲料的污染日益引起重视。被霉菌及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色泽以及营养价值大大降低。动物食用了被污染的饲料后可引起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紊乱,繁殖障碍,畜禽中毒等问题。常见的影响养殖业的霉菌毒素有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黄曲霉毒素B1、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
 
预防措施
       目前常见饲料中去毒的方法有基因方法选育抗毒品种、物理方法包括吸附剂、高温等,化学方法包括碱处理,氧化处理等,还有在饲料中适当添加防霉剂,抑制霉菌的生长,此方法广泛应用于饲料工业中。
2.细菌及细菌毒素
       饲料在生产、处理、加工、储运等各个环节中极易受到细菌的污染。饲料被细菌污染后可使其腐败变质、变色变味、甚至产生毒素。对养殖造成极大的危害。畜禽食用了被致病菌污染的饲料会患病,其次,细菌分解产生的毒素会使畜禽中毒。
       一般肠道致病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肉毒梭菌、志贺氏菌。这些致病菌均能引起畜禽不同程度的疾病,如猪的黄痢、仔猪的白痢、鸡白痢、禽伤寒、猪副伤寒等。
 
预防措施
       饲料中细菌及细菌毒素污染的预防,要从原料、产品、以及养殖、饲喂等各个环节,生产、运输、储存、加工等各个流程中预防,既要防止外源性污染,又要预防自身出现细菌繁殖。首先要对原料进行生产管控,其次要防止生产区域交叉污染,加强生产环境及设备器械的卫生干净和消毒。最后严格管控饲料的储存环境的温度及湿度,避免为细菌繁殖创造条件。
    
除了以上饲料中的微生物污染之外还有养殖业一直比较关注的非洲猪瘟病毒。非洲猪瘟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发的一种极具有传播性的传染病。1921年在肯尼亚首次出现,后流行于非洲,而得非洲猪瘟,2018年传入我国,因其传播途径和范围广、致病致死率高,对我国的生猪养殖业产生巨大冲击。非洲猪瘟病毒的基因组大而复杂,且基因多变,其对环境的抵抗力强,因此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特定的非洲猪瘟疫苗对其进行防御和治疗。虽然非洲猪瘟病毒对生猪养殖业的威胁很大,但是它也是可防可控的。采取全面的生物安全防控,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防控要求进行相关规定的日常监测。其次要确保与生猪接触的所有物品,人员、场所都没有带非洲猪瘟的病毒,切断传播途径,最后对感染猪做好早发现,早处理,强化猪群免疫和饲养管理,从各个方面预防监管防止非洲猪瘟的发生。
     饲料是养殖业的基础,因此,饲料安全是重中之重,要从生产源头入手,制定策略和方法,从各个环节,加强质量卫生管理,防止饲料微生物污染,保障饲料安全,促进养殖业安全稳定的发展。
文/魏玉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