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仔猪腹泻原因及防治措施
作者:陈思恒
摘要:断奶仔猪的腹泻问题一直是困扰养殖户的重要难题,它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影响养猪业。断奶后7到10天内,仔猪因腹泻不但不长肉,反而掉膘,严重的会成为僵猪,甚至死亡,增加养殖成本。正因为腹泻是使断奶仔猪生长受阻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所以对断奶仔猪腹泻进行综合防治,是非常必要的。但引起腹泻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本文就引起腹泻的原因做一综述分析,并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字:断奶仔猪;腹泻; 综合防治
1断奶仔猪腹泻原因分析
1.1生理功能不健全
1.1.1消化器官未成熟仔猪的消化器官在出生时虽已形成,但结构及功能尚不完善,生理功能尚未达到正常水平。仔猪出生后,胃内缺乏盐酸,一般20天左右,胃液中才开始出现少许游离盐酸,这时胃蛋白酶才有消化能力。有实验表明,胃蛋白酶的最适作用pH为1.8~3.5,当胃PH<4时,才利于蛋白质的消化。胃未发育好,胃酸分泌量不足,致使胃肠道PH值过高,胃内的胃蛋白酶原不能被激活,且胃蛋白酶活性低,因而会降低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
另外,肠道内肠绒毛未发育好,不能充分吸收营养物质。大量未消化吸收的饲料进入肠道,为肠道内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供有利条件,经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氨气和有毒物质,同时抑制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导致腹泻。
1.1.2胃肠道脆弱易受损
断奶仔猪从吃母乳等液体饲料变成了以固体饲料为主,饲料形态的改变会导致仔猪小肠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如绒毛萎缩、固有膜增厚、吸收率下降等。小肠结构发生变化,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加深,使小肠吸收减少,分泌增多,进入消化道的饲料消化不良或消化后不被吸收,造成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引起渗透性腹泻。1.1.3免疫能力低
断奶前仔猪通过吸吮母乳获得被动免疫,断奶后这种免疫方式中断,而此时其本身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病原微生物很容易侵入机体,且缺乏有效的免疫应答,进而引起腹泻。1.2断奶应激
现在不少规模化养殖场为了能让母猪创造更大的效益,纷纷采用早期甚至超早期断奶法。然而过早断奶会使仔猪在营养、环境和心理上产生应激,导致采食量减少、生长受阻、体重下降、腹泻,甚至死亡。1.2.1生理应激
仔猪腹泻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断奶日龄、体质相关。仔猪由于处在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身体各项机能以及自身的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其酶系统尚未发育健全,食物形态变化等因素会引起仔猪消化生理上的应激。如固体饲料与液体饲料对仔猪口腔、食道、胃肠的物理刺激有很大区别,咀嚼不充分和难以消化的饲料都有可能会损伤胃粘膜及小肠绒毛等。越早断奶,这种应激就会越明显。1.2.2心理应激
仔猪出生后就与母猪及同窝的仔猪一起生活,突然与母猪分开或者转群分群都会对仔猪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可能会使仔猪受惊恐慌,过度紧张,致使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现象,进而引起腹泻。1.2.3环境应激
断奶仔猪对各种的应激因素如断奶后母仔分离、环境变换、伙伴变化、温湿度的变化等非常敏感。断奶时,仔猪不适应新的环境,如舍内温差大、湿度大、混群、分栏等,会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引起腹泻。如秋冬季节易发腹泻,一个客观原因就是昼夜温差大,尤其水泥地面易使仔猪腹部受凉,诱发胃肠道蠕动加快以至痉挛,引起腹泻。舍内昼夜温差超过10℃时,腹泻率升高25%-30%,湿度高的环境会明显增加腹泻率。另外,饲养密度以及和群时相互间撕咬也有可能导致应激腹泻。1.3营养与日粮因素
营养因素是导致断奶仔猪腹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缺乏必要的营养会导致断奶仔猪抵抗力降低而出现下痢。刚断奶仔猪可能会拒绝采食,这样就使得仔猪摄入的营养不足,引起饥饿性腹泻。断奶后,母源有益因子的消失也会导致腹泻的产生。1.3.1蛋白质过剩
刚断奶的仔猪如果饲喂高蛋白质的日粮,会出现腹泻。原因是断奶仔猪胃肠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未能达到正常水平,大量未消化吸收的饲料会进入后肠发酵,导致腹泻。有资料表明低蛋白水平的日粮能减少仔猪腹泻程度,其机理可能是该日粮使仔猪的消化率增强,并且使用于细菌增殖底物的有效率减少所引发。1.3.2纤维含量高
仔猪消化纤维的能力极弱,过多的纤维会使仔猪胃肠道黏膜机械性损伤。另外,纤维中的一些组分在消化道内形成具有高度黏性的溶液,将营养物质包裹,使消化酶难以发挥作用,从而降低养分的消化率;纤维素还能引起动物消化生理和形态变化,干扰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高纤维日粮能降低消化酶的活性,纤维素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协同,加剧了抗营养作用,仔猪腹泻更加严重。1.3.3缺乏维生素
由于断奶仔猪不能再从母乳中吸收营养,很多养分特别是维生素容易缺乏,如叶酸、烟酸、泛酸。不少实验表明,通过在断奶仔猪日粮中增加上述维生素,对腹泻有一定的减缓作用。1.3.4缺乏矿物质
矿物质离子是体内电解质的主要来源。动物体内电解质平衡在渗透压、酸碱平衡、水盐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与消化不良、腹泻等有密切关系。饲粮中的电解质不平衡可直接影响仔猪,造成仔猪体内和消化道内电解质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仔猪腹泻。另外,缺乏微量元素锌、硒、铁、铜等矿物质,或有些矿物质如硫酸镁等,含量高了也会导致腹泻。
1.3.5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
饲料中的植物凝集素、蛋白酶抑制因子、非淀粉多糖、致甲状腺肿因子、皂甙和植酸等抗营养因子也会引发腹泻。植物性饲料中的抗原物质引起肠道黏膜过敏反应,引起肠道损伤而发生腹泻。仔猪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对饲料蛋白质消化能力较弱,仔猪对饲料中不同来源蛋白质的敏感性不一样,其中豆粕引起的过敏反应和腹泻程度最强。这与日粮大豆粕中的抗原性蛋白——大豆球蛋白和β-聚球蛋白有关。
研究表明,仅大肠杆菌并不会引起腹泻,肠炎在发展之前,肠道一定经过了某种预先变化,即断奶后的肠道损伤,其主要原因来自于饲粮的过敏反应,断奶后的仔猪小肠表现为严重绒毛脱落、肠粘膜细胞增生和隐窝细胞有丝分裂速度加快,当摄入抗原性日粮后会加剧这种情况的变化,引起肠道损伤,造成大肠杆菌在肠道中附着和增殖,加上因抗原性日粮导致一些消化酶活性和浓度下降,仔猪消化和吸收不良,引起腹泻。
仔猪日粮中蛋白质来源和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仔猪腹泻,断奶仔猪对动物性蛋白质(鱼粉、血粉)有很好的适应能力,但对植物蛋白适应能力较差,可能是因为植物蛋白中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应采用适当的方法改善植物蛋白结构,降低其免疫原性。
1.3.6采食量的突然变化
仔猪在断奶后1到2天内拒食或少食,而在饥饿一段时间后会饱食一顿,使正在发育的消化系统处于超负荷状态,造成胃肠积食、消化迟滞、消化不良,从而引起腹泻。1.3.7霉菌毒素感染
日粮中如果原料发霉变质,也会引起腹泻。饲料中霉菌毒素对猪体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有很大影响,会降低免疫功能,增加病原感染。1.4病理因素
疾病是造成仔猪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而肠毒素埃氏杆菌、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等是导致仔猪拉痢的主要原因。新生仔猪分泌HCI能力很弱,8至10周龄时,其分泌水平才能接近成年猪。据测定,早期断奶仔猪由于胃酸不足,不论采食何种固体饲料,其体内pH值均会大于5.5,再加上断奶仔猪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很容易给病原性细菌繁殖和病毒感染提供条件,从而引发腹泻。1.4.1病毒性疾病
引起腹泻的病毒微生物主要有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冠状病毒等。这些病毒有可能导致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猪瘟、肠道疾病感染等炎症,从而引起腹泻,其中前3种疾病的发病较普遍。其中,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发病机制是在小肠细胞中复制,破坏小肠细胞的吸收表层,导致吸收紊乱引起腹泻。病毒主要损伤肠细胞,目前尚无有效方法进行防治,只有在实际生产中靠严格的防疫制度来预防。1.4.2细菌性疾病
引起腹泻的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C型魏氏梭菌、沙门氏菌、猪痢疾密螺旋体等,因上述细菌感染常会引发埃希氏大肠杆菌病、黄痢、白痢、沙门氏菌、猪杆菌疾病、猪梭菌性肠炎、猪痢疾等,其中前3种为常发病。侯永清等报道,仔猪断奶后腹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病原微生物感染,特别是病原性大肠杆菌。研究表明,虽然大肠杆菌与仔猪断奶后腹泻有密切关系,但大肠杆菌本身并不能单独引起这种疾病,轮状病毒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才是仔猪断奶后腹泻的重要原因。轻度腹泻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吸收障碍降低了小肠对水分的吸收而引起,严重腹泻时,小肠内一定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存在。
肠毒素埃氏杆菌具有蛋白菌毛和多糖胶囊结构,它能合成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性肠毒素(ST)或其中之一,肠毒素埃氏杆菌的菌毛和胶囊的抗原决定部位与肠细胞刷状边缘结合部位特异性结合,分泌肠毒素,肠细胞中的CAMP浓度随之上升,抑制NaCl和H2O的吸收,促进HCO3和Cl的分泌,从而导致肠道中盐和水增加,引起腹泻、脱水甚至死亡;肠埃氏杆菌只是干扰水盐代谢,对肠道无损伤,通过口服电解质溶液如盐的水溶液、葡萄糖水溶液均有一定疗效。
2综合防治
针对上述腹泻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合理确定断奶日龄
仔猪断奶日龄主要看三个方面:体重达标、早期教槽、健康无病。体重是衡量仔猪是否适宜断奶的重要指标。当仔猪达到一定的体重,免疫功能会有一定的强化,具备一定程度的抗应激能力。仔猪在出生后1到2周龄时就要开始诱饲,使断奶前仔猪采食量已达到600g左右,形成一个成熟的、不受断奶影响的消化系统。健康无病的仔猪应激反应会相对减少减轻。否则就推迟断奶时间。2.2采用过渡的断奶方式
不要一次突然断奶,在断奶前1到5天,适当减少哺乳次数,以减少心理应激的影响。同时可以尝试白天把母猪赶出,晚上迁回的方式,让仔猪可以慢慢适应无母猪的环境。断奶后,将母猪迁出而仔猪留在原圈内继续饲养5到7天后再迁入保育舍,也可以减轻环境应激的危害。2.3 合理配制日粮
2.3.1添加适量纤维
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纤维类物质可刺激唾液、胃液、胆汁和胰液的分泌,又可降低养分的浓度和提高饱感,从而有助于维持养分的摄入量与仔猪消化能力之间的平衡;另外纤维吸附水分,使粪便成形度提高,还可促进胃肠蠕动和食糜流动,从而加快大肠杆菌和毒素的排出,减少仔猪腹泻。2.3.2应用低蛋白日粮
相应减少断奶仔猪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刚断奶仔猪胃肠道内消化酶活性低,可以选择易消化抗原性低的优质饲料原料,结合断奶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配方,配制营养成分平衡,仔猪易消化的饲料。应用低蛋白日粮可防止断奶仔猪腹泻发生,不仅可节约成本,还可以减轻肠道损伤。2.3.3适当添加维生素
维生素C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断奶仔猪腹泻。近年来,不少研究报道,维生素E在保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报道,高出NRC规定需要量6~20倍水平的维生素E可提高猪免疫力、消化酶活力。2.3.4合理使用矿物质
在饲料中添加125至250mg/kg铜具有抗微生物作用和增强免疫机能作用。许多研究表明,铜、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可以改善饲料的利用率,增强猪的体质和免疫力,从而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如铜可以降低小肠脲酶微生物活性,以抑制产气荚膜梭菌,锌可杀死细菌。2.3.5采用合理的加工方式
饲料原料需通过适当的加工处理,才能饲喂断奶仔猪。如经过膨化后不但可去除植物性蛋白的抗原性,而且能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蛋白质的消化率,对防治断奶仔猪腹泻十分有益。2.4适当使用添加剂
2.4.1酸化剂与酶制剂
由于断奶仔猪早期胃酸分泌不足,在日粮中添加酸化剂就非常必要。如可添加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丙酸、甲酸钙等,不仅可以降低胃液pH值,抑制某些致病微生物的繁殖,有效地控制腹泻的发生,而且还具有抗菌保健、促生长作用。另外,添加外源性蛋白酶、淀粉酶等,可降低断奶后饲料对消化道的刺激,提高饲料消化率。
2.4.2植物提取物与益生素
近来,科学工作者都在加紧研究新型抗菌杀菌型饲料添加剂,特别是“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的绿色环保型的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近30年来,科学家研究了很多在人类和动物生产上应用的植物产品。研究的植物种类包括蔬菜、水果、绿茶、洋葱、大蒜、丁香、槐树叶、刺柏、麦芽、万寿菊、桃类、熊霉叶、蓟草、黄连、鼠尾草、肉豆寇、月桂、止痢草(牛至)、海澡、蘑菇及其它各类植物的提取物或精油等。研究发现,在抗菌杀菌方面,肉桂、止痢草(牛至)、芥菜和大蒜的提取物作用最强。通过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植物提取物预防断奶后腹泻是可能的。
另外,富含益生素的植物可促进乳酸菌的生长,帮助断奶后仔猪肠道菌群快速稳定。乳酸菌使用益生素作为底物,产生短链脂肪酸,后者作为免疫促进剂,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改善营养物质的吸收和饲料利用率。某些益生素还可以促进肠绒毛的生长,预防饲料变化造成的肠绒毛萎缩。
其他植物提取物也被证实有促进肠绒毛生长的功效。如肉桂中的苯丙素。苯丙素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有很好的杀灭效果,而后者是造成断奶后腹泻的首要病因之一。所以说肉桂是对付该疾病的重要武器。
大蒜和其他提取物可对抗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致病因子。而另外一些成分可以在这个关键时期加强仔猪的免疫力。黄芪多糖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能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提高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对于各种药物及不同的应激模式下的免疫功能降低,均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黄芪多糖为中药提取精制而成的中药制剂,它可以通过对免疫细胞功能的促进和诱生多种细胞因子来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
添加活性酵母菌、乳酸杆菌及蜡样芽孢杆菌等益生素,可以达到控制仔猪腹泻的效果。有试验结果表明,28d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5.3%乳清粉,腹泻率发生降低58.33%。提示了添加乳清粉对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此外,有些完整的短链多肽可刺激猪的食欲,并有抗菌抗病毒功能。
2.4.3其他添加剂
一般,以谷物-大豆粕为基础的日粮中,添加乳糖会有效减少腹泻的发生。有报道说明,降低日粮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并添加合成的谷氨酰胺可有助于增强断奶仔猪的胃肠功能;饲料中添加防霉剂,可有效吸除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另外,日粮中添加适量的诱食剂、中草药添加剂、甘露聚糖、寡糖等,对减少腹泻也有一定效果。
2.5改善猪舍环境
天气、季节、温度、湿度、环境卫生都会对断奶仔猪产生影响。断奶仔猪圈舍要保持安静,防止突然出现大的声响,否则会使小猪受到惊吓。另外,要避免陌生人出入。2.5.1改善环境卫生
注意圈舍清洁卫生,猪舍内外要经常清扫,勤换垫草,保持干燥,定期消毒,减少细菌病毒滋生。采用漏缝地板,可以使圈舍内保持干燥。养殖户应定期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和驱虫。猪舍、场地、用具、饮水等定期消毒,排泄物进行发酵处理。仔猪发生腹泻时及时隔离,及时清洗、消毒被污染的圈舍、场地、用具等。2.5.2保持适宜温湿度
温湿度要适宜。断奶仔猪对环境温度的过冷过热、过分潮湿等调节耐受力较差。断奶时舍内温度应比断奶前略高,随着采食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温度。30~40日龄仔猪舍的温度需控制在28%左右,防治止贼风侵入。同时湿度不能过大,否则不利于保温,反倒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孳生繁衍,最适宜的湿度为65%~75%;秋冬季节,用木地板、保温箱、保温灯等保暖不失为对抗温差巨变的良策。2.6药物治疗
2.6.1 抗菌消炎
抗菌药种类很多,抗菌药应选用高敏广谱抗生素,主要采用针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可通过药敏试验,选取敏感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如土霉素、氟哌酸、杆菌肽锌、恩诺沙星、庆大霉素、痢菌净、土霉素、丁胺卡那等。另外磺胺类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也有抑制作用。治疗时应交替用药、避免产生耐药性。虽然应用药物预防效果较好且使用普遍,但不能忽视抗药性和残留等问题,因此要慎用。滥用抗生素会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和安全,许多国家已禁止使用抗生素。在生产中,应根据我国的国情、科学、合理地使用,尽可能减少其带来的危害。
2.6.2 平衡电解质
腹泻造成仔猪的死亡,一般是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所致,补液是减少死亡率的一项关键措施。可选用畜禽口服补液盐(水1000ml、葡萄糖20g、氯化钠3.5g、小苏打2.5g, 氯化钾1.5g),让仔猪自由饮服,具有补充水分、电解质、调节酸碱平衡和供给营养的作用。2.6.3 理肠健胃
提高断奶仔猪腹泻病的治疗效果,关键是改善和调节肠道内环境。先用清瘟止痢的中草药配合敏感抗生素清理肠道内的有害菌群及其毒素,再添加益生素等,以促进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建立良好的内环境。阿托品是M-胆碱受体阻断药,它能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强烈痉挛,从而减少下痢次数,延长常规抗菌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而提高其治疗作用。因此,用阿托品配合抗菌素治疗仔猪腹泻,并同时采取肠道收敛保护措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恢复期使用的健胃药有人工盐、硫酸钠、硫酸镁、大黄苏打片等,按量灌服或投于水或料中,日服2次,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吸收。
3.小结
断奶仔猪腹泻原因复杂,因而要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也十分艰巨。但总体而言,要采取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的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另外可以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联合防治,以便收到更好的效果,提高养殖效益。参考文献
刘学剑.高锌在断奶仔猪中的应用.养猪,1997,(2):30.
韩春梅,等.高锌对断奶仔猪效果实验[J].养猪,1997,(3):809.
沈佳.早期断奶仔猪需要补充维生素C[J].猪与禽,1999,(1):17.
程学慧.早期断奶仔猪的营养需要研究进展[J].畜禽业,2000,(8):12.
贺培益.中药治疗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研究进展[J].中兽医学杂志,2009(2):23.
唐志高.乳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及规律[J].中国畜牧兽医,2009(8):121.
孙建新.仔猪断奶到正常采食的饲养技术[J].山东畜牧兽医,2013(34):88.
冯建刚.仔猪断奶前后肠道健康的营养管理[J].养猪,2013(1):46.
黄其春.减少断奶仔猪腹泻的营养措施[J].畜牧生产,2005(9):30.
刘欣.大豆抗原蛋白与断奶仔猪腹泻的关系[J].饲料研究,2005(2):47.
吴学树,陈泽林.应用柠檬酸预防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试验[J].畜牧与兽医, 2001(2):28.
彭点懿.氧化锌在断奶仔猪配合饲料中的应用及其抗腹泻的可能机制[J].中国畜牧杂志,2011(20):66.
董国忠.饲粮蛋白质与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关系[J].畜牧与兽医,1995(2):82.
杨海英.益生素和低聚木糖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消化酶活性、血液指标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1997(7):914.
王亚锋.猪早期断奶腹泻病的病因及防控技术[J].当代畜牧,201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