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Technology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广州市信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 020-82102062
传真: 020-87433384
邮箱: gz_xinnong@163.com
地址: 广州市黄埔区瑞和路39号纳金科技产业园H6座北塔8楼
技术讲堂/ Technical School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技术中心 > 技术讲堂
肉鸡饲料便的成因及解决方案
作  者:张  超


摘要:肉鸡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严重的饲料便现象,所谓饲料便是指因肠道消化或吸收问题在粪便中出现营养流失的现象。饲料便现象使肉鸡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缓慢;同时造成饲料浪费,料肉比提高,给养鸡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饲料便的形成原因是多样的,单纯靠投药无法解决,必须采取综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来控制该病,减少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从养殖环境、肠道感染、饲料因素等方面对肉鸡饲料便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肉鸡  饲料便  解决方案
 
        肉鸡正常的粪便呈圆形、棕色,上部含有典型的白色尿酸盐。而饲料便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或玉米颗粒,或常带有桔色或绿色黏液,粪便松软、难以成形。肉鸡饲料便一年四季都能发生,以夏秋季节发生较多,危害最大。多发生于20日龄以上的中大鸡群,尤其是快大黄鸡的中大鸡群,其它日龄也可以发生,但病情较轻,发病数量较少。闷热、潮湿环境,鸡群饲养密度过大,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球虫病多发的鸡群更容易发生该病。
        与哺乳动物相比,家禽消化生理特点比较特殊。胃肠道大小相对于体重的比例较小,但胃液分泌能力及消化道酸度更强,食糜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更长;家禽小肠绒毛数目很多,上皮细胞更新率快,对于炎症的反应很快,因此家禽对消化吸收功能失调的反应比哺乳动物更为敏感。

1 饲料便的成因
1.1 环境应激和管理不当
1.1.1 热应激
        高温(尤其是高温高湿)环境细菌繁殖加快,致病菌的数量增加,使得肉鸡的致病机率增加。高温时肉鸡大量饮水使电解质流失,肠道蠕动加快,饲料通过消化道的时间变短,消化吸收的时间变短,使得饲料(特别是高能量、高蛋白的优质饲料)在肠道中还来不及完全消化就排出体外,形成“饲料颗粒粪便”。大量饮水还会稀释并中和胃酸,降低胃酸的杀菌效果,并加重水分的吸收负担,容易形成水便。
1.1.2 冷应激
        冬季及梅雨季节气候变冷,家禽抵抗力下降,由于通风等条件限制,环境湿度增加使有害菌大量繁殖,禽病消化道疾病发生率增加,影响肉鸡容易出现饲料便现象,这类问题可以归结为环境应激综合征。
1.1.3 管理不当
        换料、转群、疫苗接种及环境急变等应激因素都能改变肉鸡的肠道环境;食槽饮水器清洁不到位,导致饲料霉变;长时间大量滥用抗生素,容易破坏肠道菌群平衡,造成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饲养密度过大,鸡舍换气不良;长时间断料断水后家禽暴饮暴食等环境和管理因素也会造成肉鸡粪便异常。

1.2 肠道感染
        肠道是肉鸡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的感染会影响肉鸡肠道的消化机能,导致营养物质不能被完全消化吸收,而从粪便流失,造成饲料浪费,增加养殖成本。
1.2.1 小肠球虫感染
        球虫病是造成养鸡业损失的主要原因,鸡感染球虫的途径主要是吃了感染性球虫卵囊。现代集约化养鸡场一般都采用封闭式鸡舍,舍内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球虫卵囊的发育。球虫大量增殖使肉鸡肠壁变厚,肠粘膜脱落或出血,肠道环境、消化吸收功能受到严重损害,从而造成水分吸收功能丧失,饲料消化功能下降,常与坏死性肠炎并发或继发,鸡群出现拉西红柿颜色粪便(带红色的血便)和饲料颗粒粪便症状。而且由于禽料中长期使用抗球虫药,再加上使用不当,导致球虫对许多抗球虫药产生耐药性,难以防控和彻底根除。
1.2.2 有害菌引起的各种肠道炎症
  包括魏氏梭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大肠杆菌引起的细菌性肠炎、肠道梭菌引起的溃疡性肠炎等。各种细菌性肠炎都会严重破坏肠道的消化功能,造成肠炎拉稀、拉饲料粪便的症状。
        以产气荚膜梭菌为例,其引起的坏死性肠炎在世界各地肉鸡饲养场广泛存在。肉鸡只要出现严重的肠道疾病,就会发生坏死性肠炎。家禽感染C型产气荚膜梭菌可以导致急性或亚临床症状,急性症状会造成鸡群死亡,而大多数情况下的亚临床症状是营养消化吸收率下降、肉鸡体重减轻、饲料料肉比增加。
        研究表明,饲料中的某些原料的使用与肉鸡的坏死性肠炎的发生存在很大的关联。如饲料中使用较高比例的鱼粉、小麦、大麦等原料时,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会大大增加。日粮中非淀粉多糖含量过高会增加肠道内容物的黏性,使食糜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从而有利于产气荚膜梭菌在小肠的定植;鱼粉的过多使用可能导致产气荚膜梭菌的过度繁殖。
        产气荚膜梭菌为家禽肠道的常驻菌,只有在致病因子存在时才能引发坏死性肠炎,通常球虫病导致的肉鸡肠道黏膜损伤是坏死性肠炎爆发的最重要刺激因子,因此在临床上,球虫病常与坏死性肠炎并发或继发,最终造成消化障碍,出现饲料便现象。
1.2.3 病毒感染
        很多肠道疾病都与病毒感染有关,包括轮状病毒、冠状病毒、肠病毒、呼肠孤病毒、腺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可以发生在肉鸡生长的各个阶段,但以幼鸡为主,感染后会影响鸡群生长、饲料报酬和出栏均与度。
        呼肠孤病毒在我国各地鸡场都比较普遍,其病毒存在于鸡体的许多组织,不仅可以水平传播还能经卵垂直传播,会造成鸡群腹泻,粪中带桔红至黄色黏膜以及未消化的饲料,增重减少、饲料转化率低、死淘残鸡增多。

1.3 饲料因素
1.3.1 脂肪过剩
        饲料脂肪含量过高,无法消化的脂肪可能造成黏性粪便,不但会造成垫料结块还易使鸡脚污染粪便。一般而言,小鸡不易代谢高水平硬脂酸。因此小鸡饲料中不可含高水平的饱和脂肪酸,特别是硬脂酸。另外,大量添加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油脂(如鱼油)的饲料极易变质且不利于肉鸡的消化,容易导致饲料便的产生。
1.3.2 蛋白质过量
        家禽日粮主要为玉米-豆粕型日粮,而高能高蛋白的日粮模式越来越受广大养殖户青睐。给家禽提供的过量日粮蛋白以尿酸的形式通过肾脏分解代谢并排放,这意味着水的消耗增加。蛋白水平每提高1%,水的消耗增加3%。此外,日粮中高水平植物蛋白成分的增加意味着肠道不可消化碳水化合物的数量也增加,这导致营养消化和吸收减弱以及非特异性消化紊乱的发生增加,进而影响水的消耗并导致异常粪便。
1.3.3 霉菌毒素影响
        发霉变质的饲料和垫料中霉菌产生的毒素会影响肉鸡的免疫力(如黄曲霉毒素等)和导致胃肠道功能障碍(如呕吐毒素),从而导致肉鸡异常粪便的产生。单端孢霉烯(T-2毒素)等霉菌毒素会腐蚀肠粘膜,损害绒毛细胞,并迅速感染离散的隐窝上皮细胞。临床上T-2毒素的急性中毒症状是肠道出血、坏死、肠道上皮细胞炎症,腺胃和肌胃粘膜也会出现坏死。当霉菌毒素中毒和球虫感染时同时存在时,肉鸡生产性能将受到很大影响。
1.3.4 抗营养因子
        饲料中有抗营养因子存在,如使用了含丹宁及胰蛋白酶抑制剂的菜籽饼、黑麦、高粱及生豆粒或豆饼等,使日粮营养不均衡,肉鸡采食后容易产生饲料便。
1.3.5 采食不合理
        饲料中食盐含量偏高,鸡饮水增加。另外在某一段时间内特别是饥饿时采食过快量过大,这两种情况下,营养物质快速通过胃肠道,引起了消化吸收不良或拉水样粪便。
 
2 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
  夏季高温应激引起饲料便的鸡群整体精神状态正常,食欲正常,饮水急剧增多,粪便异常,表现为粪便中水份较多,含有未消化的黄色饲料颗粒,呈不同程度的饲料便症状。
  小肠球虫引起饲料便的鸡群整体精神状态较差,食欲正常,饮水急剧增多,剖检可见小肠球虫症状,如肠道出血、肠道表面有一些红色出血点和白斑等。
  各种细菌性肠炎引起饲料便的鸡群主要表现为腹泻拉稀症状,粪便中也含有未消化的饲料颗粒;剖解可见各种肠炎症状,如肠道变薄,肠管充气,内容物少,肠内容物呈蛋清样、粘脓样等等。

3 肉鸡饲料便的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肉鸡饲料便,首先要做好饲养管理,改善垫料及环境卫生,对肠道进行综合调理,做好预防保健,减少球虫、肠炎的发生等等;然后根据临床症状分析造成饲料便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如热应激引起的要做好防暑降温、减少热应激,球虫引起的首先要治疗球虫,肠炎引起的治疗肠炎等等。
3.1 改善饲养环境并加强管理
        舒适的环境不仅能使鸡发挥最大的生产性能,而且可减少疾病的发生,所以避免夏季高温和秋冬季节的湿冷非常重要,同时夏季饲养密度应比冬季少20%。适当加强通风换气,注意垫料干爽、清洁,防止食槽饮水器等霉变,减少应激,并避免长时间大量滥用抗生素(可使用利康宝、健肠宝替代部分抗生素)。
3.2 球虫和寄生虫的预防
        加强垫料的管理、网上饲养、防止免疫抑制疾病产生;不断寻找和研制新的有效的抗球虫药,并做到合理使用,可采取抗球虫药与维生素联用、作用机理互补的药物联用、抗球虫药与免疫增强剂联用、轮换用药、穿梭用药等方法;让家禽获得免疫。
        无论是寄生虫感染还是球虫感染,都会导致肠道粘膜的损伤从而诱发饲料便。尤其在高温高湿季节,要控制肉鸡饲料便,必须首先解决球虫病问题。
3.3 肠道感染的防控
        养殖场应严格做好环境管理及肉鸡的免疫工作,以预防感染疾病。预防疾病感染应使用无残留、无抗药性、安全绿色的饲料添加剂。植物提取物添加剂是目前研究较多的针对有害病菌的饲料添加剂之一。肉桂醛抗菌谱广,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氏菌、炭疽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杀菌效果显著,可用于治疗多种因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还具有健胃促消化、抗菌防腐的功能。茴香醇可以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区系,降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促进动物免疫系统发育,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抗病力;促进肠道蠕动,提高动物消化能力;保护肝脏,增强肝脏的解毒及营养转化的功能。
3.4 优化饲料配方及加工工艺
         研究表明,将22-43日龄鸡日粮的粗蛋白水平从21.5%(含1.15%赖氨酸)降低到19.6%(含1.13%赖氨酸)降低垫料水分60%,垫料氮含量16.5%,垫料质量改善。使用优质不饱和脂肪酸并适当使用抗氧化物防止其变质,可预防由脂肪引起的异常粪便问题。植物提取物茴香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能提高禽肉和禽蛋在储藏期的抗氧化性,从而提高家禽生产性能。
        日粮酶制剂可以弥补蛋白酶、淀粉酶等内源酶不足,缓解消化不良;使用防霉剂和脱霉剂,减少饲料霉菌毒素危害;酸化剂可以改善肉鸡肠道消化酶活性、抑制有害菌繁殖,促进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同时对小鸡肠道由于修复作用;出现饲料便时,降低原料粉碎细度有利于改善肠道消化功能。
 
4 总结
        肉鸡拉饲料便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治疗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综合治疗,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肠炎效果往往不理想。同时,不管是哪种原因造成的饲料便症状,都反映鸡群消化功能下降,所以进行有效的肠道调理,改善肠道内环境,恢复肠道功能显得尤为重要。